三国望子成龙的故事
发布于 2020-11-04 05:52:52
浏览 274
详情:
1、
古往今来,“望子成龙”的人不少,但真正实现了自己愿望的人,并不多。在中国历史上,三国时期的大政治家曹操,是实现了“望子成龙”愿望的少数成功者之一。
2、
曹操
3、
曹操(纪元155—220年),即历史上的魏武帝,是一个以雄才大略而闻名于世的人。这位帝王,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家、文学家,而且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教育家,在教育后代成材上,同样表现出他的杰出才能。
4、
三国时期,是一个英才辈出、群雄竞进的时代。在众多的英雄豪杰中,最为曹操仰慕的是孙权。孙权又叫孙仲谋。在曹操眼里,这位孙仲谋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“一条龙”。他从18岁开始执政,称雄江南,历时50余年,很有点儿乱世治国之才,被称为“聪明仁智雄略之主”。孙权尽管是曹操的“强劲敌手”,但曹操对孙权的才能,仍然十分钦佩,他曾经情不自禁地发出过“生子当如孙仲谋!”的感叹,也就是盼望自己的孩子,能成为孙权那样的人。这也就是曹操“望子成龙”中的“龙”的具体标准。
5、
如何实现子孙皆像孙仲谋那样的人才呢?曹操懂得,“龙”是“望”不来的,关键在于教育,在于造就。曹操身为帝王,在他那个时代,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势,使儿子们无功而受禄,无才而受位,无德而受尊。但曹操不愿意这样做,也不允许儿子们有这种想法。他特地颁布了《诸儿令》,发表了他的声明。他对儿子们说:“你们在年幼的时候,尽管我都喜爱,但是长大以后,谁有真才实学,我才会重用谁。我不是吓唬你们,我的话是算数的!我不但对我的下属没有偏心,就是对自己的亲骨肉,也不想有任何偏袒。”
6、
在对儿子们的具体施教中,曹操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。他在百忙之中,不忘教儿子读书、习武,而且特别注意根据儿子们的兴趣和特长,因势利导,因材施教。大儿子曹彰,少善射御,“好为将”,曹操就引导他向“武将”方面发展,教他习武,向他传授军事知识;二儿子曹丕本为太子,曹操着重培养他治国治军的能力,以增长掌握政权的才干;三儿子曹植喜爱文学,曹操就教他吟诗作赋,以一个杰出的文学家为培养目标。
7、
善于抓住有利时机,激发儿子的雄心壮志,这是曹操施教中的一个特点。比方说,在曹植23岁那年,曹操是这样告诫这个儿子的:“我从前做顿丘县令时,年龄是23岁。回想当时自己的所作所为,就在今天来看,也是没有什么可后悔的。如今你也已经23岁了,能不发奋努力吗?”曹操是在用自己青年时代的所作所为,来激励曹植。既出于爱心,又从严要求,这是曹操施教中的第一个特点。
8、
曹彰受命北征时,曹操严肃地对他说:“居家为父子,受事为君臣,动(行为)则以王法从事。尔其戒之!”意思是:在家里,我们是父与子,你接受了出征任务以后,我们之间就是君与臣的关系了,你的一举一动,我都要按照王法办事。你得注意!曹操要曹彰知道,决不要以为自己是帝王的儿子,就可以放纵马虎,要是贻误军机,照样严厉惩罚。既重视言教,又重视让儿子在实际生活中接受教育,这是曹操施教中的第二个特点。
9、
袁术
10、
对于曹丕,曹操不准他成天在宫廷中生活,而是把他带在自己身边,让他的生活和学习,都在转战南北的军营中,在战火中经受锻炼。刻苦磨练,经风雨见世面。不许他养尊处优。这是曹操教子的第三个特点。
11、
有心插柳柳成荫。曹操的精心培育,取得了收获。他的儿子们,或文或武,无不成才。大儿子曹彰,成了一名骁勇善战的将军,曾驻扎长安,后被立为任城王。二儿子曹丕和三儿子曹植,都成为很有成就的文学家。这两个儿子与曹操本人一起,并称为“三曹”,在中国文学史上,占据显赫的地位。曹丕后来还继承了曹操的王位,这便是历史上的魏文帝。
12、
这里,再说另外一个“望子成龙”的人,他就是曹操的同时代人袁术。袁术也是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几个有名人物之一。
13、
袁术部下的一员大将孙策,是孙权的哥哥,也是一个很有才干的人。袁术曾经叹息道:“使术有子如孙郎,死复何恨!”意思是说,我(袁术自称)的儿子如果能像孙策那样有才干,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。显然,袁术是把孙策当作自己“望子成龙”的“龙”的标准。可惜,袁术只把期望停留在“羡慕”和“叹息”上,对儿子们是有“望”而无“教”。结果呢,袁术的后代中,没有一个有出息的,个个都是平庸之辈。袁术的“使术有子如孙郎”的希望,自然化成了泡影。
14、
曹操和袁术,都有“望子成龙”之心,并且都以孙家兄弟为“成龙”的标准。但其结果,却大相径庭,差别很大。看来,光有“望子成龙”之心,而无使子成龙之“教”,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。这是曹操和袁术,从正反两个方面,给后人留下来的启示。
上一篇:保健品都包括什么
下一篇:林宥嘉和邓紫棋为什么分手